山林自有幽閒趣

2009/9/11

旧时物、旧时情 - 课本篇

上世纪四、五十年代的狮城究竟是什么模样?小时候看黑白的粤语残片,如果有主角来到新、马的片段,画面总出现“南洋味” 很浓的蕉风椰雨的热带景色;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城市化,这股“南洋味”不可避免的越褪越淡。看看这本中华书局于1947年出版的“华侨小学常识课本”,在内容和插图方面,都带有浓郁的、朴实的“南洋味”。



这本由万象出版社于1947年再版的“南洋儿童歌曲”,开页的第一首歌是“青天白日满地红”。





某华文小学1967年一年级下学年的华文课本。

 

看官们可留意到?在那个年代,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仍被称为“先生”,而不是“老师”。有类似经历的朋友,对“数学生”、“华文生”、“陈生”、“李生”这类简称应该不会陌生吧?




某华文小学六十年代不同年级的佛学课本。

 




某华文小学六、七十年代的卫生课本







看官们已注意到了吧?这些课本用的都是繁体字。我们这一代人,尤其是华校生,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大转折。一是从繁体字转到简体字,原本读惯写惯的字,后来在测验或考卷上不小心出现,都成了错字被扣分。二是从华文为主变成英文为主,原本读的七、八个科目,只有英文科是英文,其他科目都是用华文授课考试;慢慢变成全都用英文授课考试,只有华文科是华文。几十年过去了再回头看,这样的经历让我对“物竞天择”有更深刻的体会;身边的亲戚朋友,有经过一番挣扎后中英繁简兼通,也有一些上了高中或大学而半途退学。当时颇有“社会负我”之慨,如今生态纪录片看多了,和大自然的“适者生存”相比,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。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没有评论:

于此部落格中搜寻
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

free counters